2022年3月2日,课题组开展新学期第一期组会,为提高课题组的使命感与团聚力,课题组邀请刘遂庆教授举行讲座。
刘遂庆教授受邀开展讲座
刘遂庆教授首先庆祝管网组成立50周年,接着围绕管网组起源与发展、管网组研究的意义、管网组未来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1. 管网组的起源与发展
刘遂庆教授从一封手写的书信展开介绍课题组的研究目标。1978年杨钦教授向教育部写信建议推广计算机应用教育,系统地阐明了管网组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即基于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对给排水专业全过程进行分析决策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杨钦教授手写信件
课题组的发展可追溯到1972年,在计算机尚未推广的年代,课题组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管网计算的研究。
1972年,杨钦教授开创给水排水管网计算机应用研究,由陈霖庆教授(当时为讲师)作为主力开展计算机程序编制和应用;
1973年,第一套计算机程序发布《管网水力计算》程序;
1973-1978年,完成一系列给水排水管网和水力学水文学计算程序;
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成立同济大学杨钦课题组;
1977、1980年,两次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1900年,系列软件、工程应用(投资节约5000万元);
1990-2022年,融合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数字经济、国家战略。
2. 课题组研究的意义
刘教授阐述大国兴衰与个人奋斗密不可分的联系,鞭策课题组同学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出对国家有贡献的研究成果,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刘遂庆教授对课题组提出展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换,完成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智慧水务的研究目标,引领信息科技,科研产业互动,实现成果人才双赢。
3. 课题组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遂庆教授对课题组的发展提出建议,具体可由六个方面展开:
1) 建立创新实体: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平台,建立“智慧水务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实体;
2) 科技成果转化:总结整合已有研究于应用成果,科学规划开发方案,开发数字经济产品;
3) 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技人才,设计学科交叉,实现一专多能,鼓励兼职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和论文规划;
4) 加强合作发展:与软件、设备机构合作,加宽学术覆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 人才技能培养:专业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发明创造,编程方法,软件设计;
6) 软件产品开发:开发软件平台模板(操作界面+数据库),供水管网优化设计软件,排水管网优化设计软件,排水管网运行模拟软件,开发水体1D、2D、3D水力模型软件。
课题组的发展应当对接数字经济,加强科研产业与生产互动,即科研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应当注重课题组的科技成果转换,将历年课题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培养创新人才,有层次分类别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给排水专业、计算机专业、通讯专业等的有机结合。创新中心实体化,将研究生培养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导师培养学生应当注重成果产业化,同时要求学生将自身的研究成果搭建到软件当中,开发相应的软件实现产业化。课题组的学生应当熟练使用编程语言,课题组可开办编程培训以及相应的教研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变成能力。
最后,刘教授对课题组提出殷切希望:利用50年来的积累打造最高阵地,成为国家人才!